欢迎来到KTV招聘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银川 [切换]
    银川KTV招聘网 > 银川热点资讯 > 银川励志/美文 >  不过,周与商的传统是不一样的从古公亶父开始,接下来的季历、文

    不过,周与商的传统是不一样的从古公亶父开始,接下来的季历、文

    时间:2022-07-22 04:06:42  编辑:快推网  来源:  浏览:431次   【】【】【网站投稿
    不过,周与商的传统是不一样的。从古公亶父开始,接下来的季历、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世子继承制,并没有采用兄弟继承制。问题是,周武王的嫡子姬诵当时年龄尚幼。姬诵几岁呢?史书有不同说法。《史记》的《周本纪》只写他年少,未明几岁;《鲁周公世家》写他尚在襁褓之中;《孔子家语》则说他十三岁,十三岁很难说是在襁褓之中吧。总之,姬诵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三岁,还达不到亲政的年龄。此时武王的几个兄弟都被分封在外,只有

    不过,周与商的传统是不一样的。从古公亶父开始,接下来的季历、文王姬昌、武王姬发,都是世子继承制,并没有采用兄弟继承制。问题是,周武王的嫡子姬诵当时年龄尚幼。姬诵几岁呢?史书有不同说法。《史记》的《周本纪》只写他年少,未明几岁;《鲁周公世家》写他尚在襁褓之中;《孔子家语》则说他十三岁,十三岁很难说是在襁褓之中吧。总之,姬诵的年龄不会超过十三岁,还达不到亲政的年龄。

    此时武王的几个兄弟都被分封在外,只有周公旦在朝中执掌大权。周公旦当然不愿意选择兄弟继承制,如果由弟弟继承哥哥的大位,只能是最年长的管叔鲜继承。因此周公旦果断地立周武王未成年的儿子姬诵为第二任周王,史称周成王。由于周成王年纪尚轻,未能亲政,周公旦自己为摄政王,成为周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此举令周公旦的诸兄弟勃然大怒。要知道周公旦一直得到周武王的器重,甚至不让他去封国而留在朝廷,这个恩典是其他兄弟都没有的。在周公旦的兄弟中,有些兄弟早就对他看不顺眼,认为是武王偏心,心里很不服气。如今周武王刚死,周公旦居然就当起摄政王,不把其他兄弟放在眼中了。

    周公旦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他是这样说的:“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担心天下诸侯听到武王去世的消息后发动叛乱,他不能把政权交给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他必须摄政,以确保帝国之舟平稳航行。

    然而周公旦这一解释实在无法令人满意,他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凭什么他有权力超越诸兄弟呢?凭什么他是摄政王,而不是其他兄弟呢?显然,这里就牵扯到权力斗争的问题。

    在诸多兄弟中,又以管叔鲜最为不满,他愤愤不平,当年周武王把行政大权交给周公旦,而自己却只能在殷邑监视纣王的儿子,很明显是被剥夺了权力。管叔鲜纠集蔡叔度等人,共同散布流言:“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就是说,周公旦的真实目的,并不是为了辅佐年幼的周成王,而是想篡位称王。

    有一个人的立场相当关键。

    他就是召公奭。

    召公奭与周公旦同为姬姓,两人很可能是堂兄弟。由于召公既是诸侯,又是朝廷三公,同时也是开国元勋,位高权重。他是朝廷第二号人物,实权仅次于周公,当时周领土划为两块,周公管理陕以东的地盘,召公管理陕以西的地盘。如果召公与管叔鲜、蔡叔度等联手,共同反对周公,周公势必难以招架。

    周公旦对自己的行为难以自圆其说,不仅管、蔡等诸侯反对他,在朝廷中担任太保的召公奭也心有怀疑。所幸的是,召公只是心有怀疑,并没有明确表态。善于捕捉机会的周公旦立即写了一篇《君奭》的文章以表心迹,交给召公过目。召公对周公旦的解释仍然不满意,迟迟未答应与他合作。幸好周公旦博学多才,信手拈来前朝史事:“商汤时有伊尹;太戊时,有伊陟、臣扈,还有巫咸治理朝政;祖乙时有巫贤;武丁时有甘般。这些大臣都有辅佐君王的功业,殷朝因此得到治理和安定。”

    反复权衡利弊后,召公最终选择站在周公旦一边。他与管叔鲜、蔡叔度等人不同,虽然是同姓诸侯,却是姬姓分支,争夺王权根本没他的份儿。他很知道自己的轻重,若是他倒向周公旦,周公旦胜出的机会就大;若是倒向管叔鲜,管叔鲜胜出的机会也大。从个人私交来说,召公与周公长期共事,亲密程度要远远超过管叔鲜。若是他在周公旦、蔡叔度之争中只能二选一,最好还是押在周公旦身上。

    召公的支持,避免了朝廷内部的分裂,而且周公旦还可以获得北方燕国(召公的封国)的支持。此时管叔鲜不断纠集反周公旦的部落联盟,这些同盟国多数来自朝廷鞭长莫及的东部及东南部,包括淮夷、徐戎诸部以及邻近齐、鲁的一个颇有实力的诸侯奄国。

    面对管叔鲜的挑战,周公旦毫不退缩。

    他秘密联络镇守东方的齐侯姜太公,对他说:“我之所以不避嫌而行摄政之事,是担心天下诸侯背叛周王室。倘若发生那样的事,我没法向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文王(姬昌)交代。三位先王长期艰苦创业,才有了天下。如今武王去世得早,成王年龄尚幼,我这样做,只是为了稳定周室罢了。”

    在周公旦看来,齐侯姜子牙是必须争取的对象。一来姜子牙德高望重,是开国元勋,也是周文王、周武王两代帝王师,威信极高,影响力极大;二来齐国在姜子牙的治理下,经济实力超强,成为第一流的诸侯强国,雄视东方;三来姜子牙是异姓诸侯,周王室内部兄弟之争,对他来说并没有切身利害关系。

    姜子牙显然愿意支持周公旦。周公旦在周武王时代便是国家的第二把手,周武王去世后,理所当然是第一把手,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更重要的是,周公旦代表着朝廷,甚至可以说是代表周成王发号施令,在政治上握有绝对的主动权。姜子牙本来就是第一流的战略高手,焉能看不出周公旦的优势要远远强于管叔鲜、蔡叔度这些人。为了拉拢姜子牙,周公旦开出了让他心动的条件:“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授予姜氏齐国有征伐四方诸侯的大权。

    最新便民信息
    银川最新入驻机构
    1553535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