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正文二、军事家的军事思想伊尹伊尹本名挚因曾在商汤时任官阿
封面
正文
二、军事家的军事思想
伊尹
伊尹,本名挚,因曾在商汤时任官阿衡,太甲时任官保衡,所以因官得名,历史上又称之为阿衡或保衡。出土甲骨卜辞中,亦有称之为黄伊、寅伊或单称伊者。伊尹主要活动于夏末商初(前年前后),曾辅佐商汤取得灭夏战争的胜利,他既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伊尹也是我国军事史上有确凿记载的第一个军事谋略家。
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活动,主要是参与了灭夏战争的计划、准备与实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文献对这次战争的记载,多语焉不详,缺乏系统、具体的途述。虽然如此,综合文献各说,加以归纳,仍能看出伊尹在这次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军事发展的角度来看,伊尹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及贡献,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次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运用于战争指导
夏、商都是在我国黄河流域建国的王朝,这里的地理条件适宜于农业生产,所以夏、商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奴隶制国家。社会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都不能不受农业生产水平的制约。由于当时生产力不高,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水平上,人们对大的自然灾害还无力克服,所以有神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在当时占统治地位。认为上帝是人世的最高主宰,一切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活动,都受上帝意志的支配。反映在政治上就是神权政治,最高统治者们声称自己是上帝的后裔,是天之子,他们的权力和行为,都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如商汤在灭夏战争的动员令中说:“格尔庶众,悉听朕言,非台(我)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征)。”表示他是奉天命讨伐夏桀。因而,人们对战争的胜败,也认为主要依靠天命,每次战争之前,必先向上帝及祖先祈祷,恳请降福、赐予力量,并用占卜向神请示,以决定行动和指导作战。但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通过对前人无数次战争实践的总结,伊尹已开始冲破天命思想的束缚,朦胧地发现了政治与战争的关系,感觉到了人心向背影响战争的胜败。他和汤都认为“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把民众拥护国君与否,看做是衡量一国治乱兴亡的重要尺度,而不再认为是单纯的天命。这一观点就成为伊尹指导战争的主要思想。
伊尹第一次去夏时,看到桀“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就判断“夏命其卒”,认为夏王朝的覆灭已不可避免,因而与汤共同定下“必灭夏”的决心。在战争准备期间,针对“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的现实,伊尹强调“修德”,对内争取广大民众的拥护,对外争取其他邦国的支持,促使人心背夏而向商。战争开始时,又在动员令中痛斥夏桀的暴政,说他强迫劳役,用尽民力,残酷剥削、遭民痛恨,为此才不得不讨伐他。其用意依然是争取民众的拥护和鼓舞战士的斗志。
-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杞(qǐ)杞树偕偕强壮的样子[图]
- 霍原晋燕国广阳(在今北京)人字休明山居积年门徒数百 徐广东[图]
-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一幅夫妻于清晨路口离别的场面并以朴素的语[图]
- 【笺注】[]伏雨浓阴而未落下的雨[ ]“刚与”二句天阴潮湿于[图]
- 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 “遐路”、“性爱”二句意即[图]
- 刘邦听了觉得有道理便要郦食其携印去分封恢复六国当刘邦把这项决[图]
- 燕(yān)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这里指我怎么知道[图]
- 王敦刚娶了公主去上厕所时看到漆箱中盛着干枣这原本是用来塞鼻孔[图]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题[图]
- 高情远致高尚的情操深远的志趣服膺(yīng应)指衷心佩服膺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