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夷狄之患”陶鸿庆《读淮南子札记》当作“忧中国之患”“乎”
“忧夷狄之患”:陶鸿庆《读淮南子札记》:当作“忧中国之患”。“乎”:《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平”。当正。
偶:相合。《慧琳音义》卷二十五注引《尔雅》:“偶,合也,遇也。” 卫夫人:许慎注:“卫灵公夫人南子也。”按:事载《论语·雍也》。《史记·孔子世家》亦载其事。 弥子瑕:许慎注:“卫之嬖臣。”
现在使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不肖的制约贤德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因为小的不能制服大的,懦弱的不能命令强大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举用贤才而建立功劳;不肖的国君,举用与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周文王举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举用贤才而建立了功劳;夫差重用太宰嚭而灭国,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了和自己兴趣相同的人。因此观察他们举用人才的情况,而治乱的结果便可以看清了;考察他们的党与亲疏,而贤人、不肖者就能够论说清楚了。
圣人的委屈,是为了求得伸展;弯曲是为了得到伸直。因此即使出现在邪僻的小道上,行走在幽暗的路途中,也是将要用来兴起大道,成就大的功业。就像出自树林之中,不能有直道;拯救落水的人,不得不沾湿脚一样。伊尹忧虑天下得不到治理,调和五味,背着鼎俎而奔走,五次接近桀,五次靠近汤,是想要把混浊变为清澄,把危险变成安宁的缘故;周公辅佐王室,翼护成王,管叔鲜、蔡叔度拥戴公子禄父叛变周朝,周公诛灭了他们而平定了天下,只是迫不得已罢了;管子忧虑周王室的卑微,诸侯的互相征伐,夷狄侵略中国,百姓不得安宁,因此他蒙受耻辱而不去死,是因为忧虑夷狄造成的祸患,平定夷狄的侵略;孔子想推行王道,奔走东西南北,游说七十个国君而没有人同他相合,因此通过卫夫人南子和弥子瑕来通达他的大道。这些人都是为了想平定危险,清除污秽,由昏暗进入光明,在权变上采取行动,而最终在善道上得到了统一。
夫观逐者于其反也,而观行者于其终也。故舜放弟,周公杀兄,犹之为仁也;文公树米,曾子架羊,犹之为知也。当今之世,丑必托善以自为解,邪必蒙正以自为辟。游不论国,仕不择官,行不辟污,曰“伊尹之道也”;分别争财,亲戚兄弟搆怨,骨肉相贼,曰“周公之义也”;行无廉耻,辱而不死,曰“管子之趋也”;行货赂,趣势门,立私废公,比周而取容,曰“孔子之术也”。此使君子小人纷然乱,莫知其是非者也。
故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踳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故善言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田子方、段干木轻爵禄而重其身,不以欲伤生,不以利累形;李克竭股肱之力,领理百官,辑穆万民,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张仪、苏秦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横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使百姓不遑启居;或从或横,或合众弱,或辅富强,此异行而归于丑者也。故君子之过也,犹日月之蚀,何害于明?小人之可也,犹狗之昼吠,鸱之夜见,何益于善?
逐:《说文》:“追也。”即今赛跑。
“舜放弟”事:载于《孟子·万章上》。《韩非子·忠孝》谓舜杀弟。
-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杞(qǐ)杞树偕偕强壮的样子[图]
- 霍原晋燕国广阳(在今北京)人字休明山居积年门徒数百 徐广东[图]
-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一幅夫妻于清晨路口离别的场面并以朴素的语[图]
- 【笺注】[]伏雨浓阴而未落下的雨[ ]“刚与”二句天阴潮湿于[图]
- 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 “遐路”、“性爱”二句意即[图]
- 刘邦听了觉得有道理便要郦食其携印去分封恢复六国当刘邦把这项决[图]
- 燕(yān)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端这里指我怎么知道[图]
- 王敦刚娶了公主去上厕所时看到漆箱中盛着干枣这原本是用来塞鼻孔[图]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题[图]
- 高情远致高尚的情操深远的志趣服膺(yīng应)指衷心佩服膺胸[图]